鏜床加工后的清潔工作是保證設備精度、延長使用壽命及維持車間環境整潔的關鍵環節,需從設備本體、附件工具、加工區域及安全規范等方面全面執行。以下是具體清潔要點:
一、設備本體清潔
1.去除切屑與油污
機械部件:
用毛刷或壓縮空氣(注意壓力≤0.4MPa,避免損傷精密部件)清除主軸、導軌、工作臺面、絲杠螺母副等部位的金屬切屑、粉末及冷卻液殘留。
對于頑固油污,使用蘸有煤油或專用機床清潔劑的抹布擦拭,再用干凈布擦干(禁止使用汽油等易揮發溶劑,以免腐蝕漆面或橡膠密封件)。
電氣箱與操作面板:
用干燥軟布擦拭操作面板按鈕、顯示屏表面,避免液體滲入;電氣箱內部僅可使用吸塵器清除灰塵,嚴禁用水或濕布直接清潔。
2.導軌與潤滑系統維護
清潔導軌面后,涂抹一層薄的潤滑油(按設備說明書要求選擇型號),防止導軌生銹或磨損;檢查絲杠螺母副是否有切屑嵌入,必要時拆卸清洗。
查看潤滑油箱油位,若油液渾濁或雜質過多,需更換新油(更換周期參考設備維護手冊),同時清潔油箱底部沉積的鐵屑和污垢。
3.主軸與附件清潔
主軸錐孔內的切屑需用專用工具(如吹塵槍或軟質刮刀)清理,避免殘留異物影響下次裝夾精度;擦拭主軸外表面,檢查是否有碰撞損傷。
拆卸刀桿、卡盤等附件,清除接觸面的油污和切屑,存放前涂抹防銹油并置于專用支架上,避免直接接觸地面。
二、加工區域與工具整理
1.工作臺與夾具清潔
移除工作臺上的工件、夾具及雜物,用掃帚或吸塵器清理臺面及四周散落的切屑,確保臺面無凸起異物影響后續裝夾。
夾具(如平口鉗、壓板)需拆卸清潔,檢查定位面是否有磨損或切屑殘留,必要時用細砂紙輕磨去除毛刺,保持夾具精度。
2.切屑與廢液處理
分類收集切屑:鐵屑、鋁屑、銅屑等分別倒入專用廢料箱,避免混合影響回收利用;帶冷卻液的切屑需瀝干后再處理,防止污染地面。
清理機床周圍的冷卻液槽或過濾裝置,去除沉淀物和雜質,定期更換冷卻液(一般每2-3個月一次,視使用頻率而定),保持液槽清潔暢通。
3.工具與量具歸位
加工刀具(如鏜刀、鉆頭)清潔后涂油防銹,按型號放入刀具柜或刀架;量具(如千分尺、百分表)用軟布擦拭干凈,放回專用盒內,避免磕碰。
檢查扳手、螺絲刀等工具是否齊全,歸位至工具車或固定存放點,禁止隨意放置在機床或工作臺上。
三、周邊環境與安全檢查
1.地面與通道清理
用拖把或工業吸塵器清潔機床周圍地面,重點清除冷卻液、潤滑油泄漏痕跡(可先用吸油氈吸附油污再擦拭),防止人員滑倒。
確保車間通道無障礙物,保持暢通;廢料箱、工具車等物品按指定區域擺放,符合5S管理要求(整理、整頓、清掃、清潔、素養)。
2.安全與防患檢查
檢查機床防護裝置(如防護罩、安全門)是否完好,螺絲是否松動,如有損壞及時報修;確認急停按鈕、行程開關等安全部件功能正常。
關閉機床電源總開關,斷開氣源(如有氣動裝置),檢查各操作手柄是否置于非工作位置,避免下次開機時發生誤動作。
四、記錄與定期維護
清潔記錄:
填寫《設備日常保養記錄表》,注明清潔時間、操作人及發現的問題(如導軌磨損、漏油等),便于追溯和制定檢修計劃。
定期深度清潔:
每周或每月進行一次全面清潔:拆卸防護罩,清理機床內部積聚的切屑和油污;檢查傳動皮帶松緊度,清理皮帶輪槽內的雜物;潤滑各潤滑點(如齒輪箱、導軌油嘴)。
長期停用的鏜床需進行防銹處理:擦拭機身并涂抹防銹油,覆蓋防塵罩,定期通電空運轉(每周一次,每次30分鐘),防止電子元件受潮老化。
注意事項
安全操作:清潔前務必切斷機床電源,懸掛“禁止合閘”警示牌,避免觸電或運動部件傷人。
精密部件保護:主軸、導軌等精密部位禁止使用硬質工具刮擦,避免損傷精度;光學元件(如光柵尺)需用專用鏡頭紙擦拭,防止劃傷。
環保要求:廢油、廢液需倒入指定回收容器,不得直接排入下水道;切屑及時清運,保持車間環境衛生符合環保標準。
通過規范的清潔流程,可有效減少鏜床故障發生率,維持加工精度,同時營造安全、整潔的生產環境,提升車間管理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