鏜床加工設備的清潔周期需根據設備類型、加工材料、工作強度及環境條件綜合確定,核心是避免切屑、油污、粉塵等雜質堆積影響加工精度、設備壽命及操作安全。以下是常見的清潔周期及具體要求:
一、日常清潔(每日一次,加工結束后)
每次加工任務完成后必須進行基礎清潔,避免殘留物過夜硬化或腐蝕部件:
工作臺與導軌面:
用毛刷或壓縮空氣清除工作臺面、T型槽內的切屑(尤其是鑄鐵、鋼件加工產生的碎屑),再用沾有中性清洗劑(如煤油、專用機床清潔劑)的抹布擦拭,去除油污和細小粉塵,防止切屑劃傷導軌面或嵌入縫隙影響運動精度。
主軸與刀具系統:
清理主軸錐孔內的切屑和油污,檢查刀具刀柄是否清潔,必要時用專用清潔劑擦拭;若使用冷卻液,需清理主軸周圍殘留的冷卻液,避免滲入主軸軸承導致銹蝕。
進給機構與操作面板:
清除絲杠、光杠上的切屑和油污,手動移動進給軸檢查有無卡阻;用干抹布擦拭操作面板、按鈕,防止油污滲入電氣元件。
冷卻液箱與過濾系統:
若為濕式加工,每日需檢查冷卻液箱液面,清除浮在表面的油污和雜質,確保過濾裝置(如濾網)通暢,避免雜質進入冷卻管路堵塞噴嘴。
二、定期清潔(每周至每月一次,視加工強度而定)
針對設備內部及不易清理的部位,按加工負荷制定周期:
中等負荷加工(每日運行4-8小時):建議每周一次
拆卸防護蓋板,清理防護罩內的積屑(尤其是臥式鏜床的立柱、主軸箱內側),避免碎屑堆積過多進入傳動系統。
清潔潤滑系統的油標、油杯,檢查潤滑油是否變質,去除油孔周圍的油污,確保油路通暢。
清理電氣柜散熱孔的濾網,用壓縮空氣吹掃內部灰塵,防止散熱不良導致電氣元件過熱。
高負荷加工(每日運行8小時以上,或加工鑄鐵、不銹鋼等高粉塵/高粘性材料):建議每3-5天一次
重點清理導軌防護罩底部的積屑(可能因振動掉落堆積),用高壓水槍(低壓模式)沖洗難以觸及的縫隙(需避免水直接接觸電機、電氣部件)。
檢查刀庫(若為數控鏜床)內的切屑殘留,清潔刀套定位面,防止刀具安裝時定位不準。
三、深度清潔(每季度至半年一次)
配合設備保養進行全面清潔,通常與精度校準同步進行:
傳動系統:
清理絲杠、螺母的油污和鐵屑,檢查有無磨損或劃傷;對于齒輪傳動部位,拆卸防護罩后清除齒間積屑,重新加注潤滑脂。
冷卻與排屑系統:
徹底清洗冷卻液箱,更換冷卻液(或按比例添加殺菌劑),疏通冷卻管路;檢查排屑機鏈條、刮板上的殘留切屑,清理卡滯的碎屑。
液壓與氣動系統:
清潔液壓油箱濾網,排放油箱底部的沉淀雜質;清理氣動三聯件(過濾器、減壓閥、油霧器)的積水和油污,確保氣源潔凈。
床身與底座:
擦拭床身外表面及底部的油污、粉塵,檢查接地螺栓是否松動,清理周圍環境的碎屑堆積(避免受潮后銹蝕床身底部)。
四、特殊情況的即時清潔
出現以下情況時,需立即停機清潔,不受固定周期限制:
加工過程中發生冷卻液泄漏、切屑飛濺嚴重,導致設備關鍵部位(如主軸、導軌)被大量污染;
更換加工材料(如從加工鋁合金切換到鑄鐵),需清理殘留的不同材質切屑(避免鋁屑與鑄鐵屑混合形成硬質顆粒劃傷表面);
設備出現異常振動、噪音或加工精度突然下降,可能因碎屑卡滯導致,需清潔后排查故障。